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返回 > 活出的精彩人生 

解读新婚姻法,未来婚姻何去何从?

   

 

新闻事件:

      2011年8月12日发布《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共19条,并于13日起正式实施。重点对婚姻登记瑕疵的救济手段、亲子关系诉讼拒绝亲子鉴定后果、父母为子女结婚购买不动产的认定、离婚案件中一方婚前贷款买房的处理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该婚姻法一经发布,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有怒骂的、有支持的、有持中立态度的。那么,“新婚姻法”对未来婚姻关系有什么影响?究竟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心理解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婚姻法的最新司法解释一公布,顿时引起了无数网友的关注和热议,甚至连续几天高居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首。网友纷纷从各种不同角度对婚姻法进行了解读,有些网友怒斥:“父母为儿买房儿媳没份,婚姻法让女人寒心”、“婚姻法不保护弱势群体,是男人的法”、“从此不生活在男人的脸色之下,女人靠自己最保险”;有些网友称赞:“男人压力已转嫁,剩男迎来了春天”、“新婚姻法保护了个人财产,是法制社会的一大进步”、“让女性丢掉傍大款、钓金龟婿的幻想”;甚至有网友戏称:“新婚姻法或改变消费观,房产商乐了,丈母娘愁了”。这些关于婚姻的思考和讨论,让人们开始了新一轮关于婚姻组成要素和婚姻本质的讨论。

    

      我国现代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从古至今,社会如果单独为满足男女之间的情爱和两性关系的话,是不需要婚姻和家庭的,只要有当事人的意愿就可以了。社会之所以需要婚姻,还要建立家庭,并用法律来保证它,用伦理来规范它,是因为要用它来承担和完成一系列重要的社会功能,主要是生育和抚养的功能。因此,情感和义务是家庭的两个最基本元素。英国心理学家将感情、经济和性作为婚姻的三大要素。如果要对婚姻下一个定义,那么,我们可以说,婚姻是由社会的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包括男女双方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经济的、责任的各方面的多元组合。这就是为什么男女在恋爱时很少涉及金钱,而一旦步入婚姻,则会把经济基础和责任承诺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由于婚姻法的最新司法解释对婚姻关系中的房子等不动产进行了明确认定,在房价飞涨的当前社会,这势必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人们的婚恋模式和择偶标准的转变。

   

      面对新婚姻法带来的影响,心理调适很关键。首先,男女双方应该在结婚前坦诚商谈对未来财产的处置,表明自己的主张和立场,消除由于婚后财产归属模糊不清而引发矛盾的隐患;其次,女性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弱势心理或弱势感一方面反映了社会需要加强对女性权益的保护,另一方面也削弱了女性靠自己努力获得成功的动力。这就需要通过社会、家庭和个体的共同努力,减少弱势一方的心理无助感和不公平感;最后,法律是底线,法律可以保证财产,但无法保证婚姻的幸福。生活和婚姻是否幸福,需要每一个人自己去创造,去发现,去经营。

 

 

下一篇:取舍有道,平衡的艺术(第一期)
心融集团版权所有 沪ICP备09049338号
Copyright 2010 © City English All Right Are Reserved